?

深度好文,建議收藏


此文送給所有生活忙碌、忍不住發(fā)脾氣的爸爸媽媽們,請別讓孩子成為一只流淚的蝸牛。 ?


相信每個父母都對孩子大聲吼叫過,對孩子氣急敗壞地發(fā)過火,當我們試圖扭轉孩子的想法,讓他改變不好的習慣時,卻發(fā)現(xiàn)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,家長也感覺越來越無力。


前幾天,在《@所有人》這個深度網絡認知類節(jié)目中,演員小陶虹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經歷。

某天陶虹出門前,女兒突然把一杯牛奶砸在地上,陶虹下意識的大吼孩子“你怎么能這樣?”,這時女兒突然一哆嗦,膽怯的看著母親,一言不發(fā),孩子是嚇壞了,連平時慣常的大哭都沒有。

此時陶虹才意識到大吼孩子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,對孩子傷害有多么大!

陶虹:連媽媽都不能包容孩子的錯誤,世界上還有誰能包容她!

陶虹繼續(xù)講:改正錯誤的機會很快就來了,沒多久女兒又一次把牛奶砸在地上,這次陶虹沒有吼孩子,而是上去緊抱住孩子,這時孩子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。這次陶虹給了孩子安全感,孩子更信任父母。

關于“吼孩子”,很多父母表示,吼完孩子后,不怕他哭鬧,也不怕他事后balabala……和你講道理。怕就怕遇到那種“打不哭罵不語”,把情緒打成靜音的孩子。

?

01


我有個朋友,是二胎媽媽。前幾天她哭著說,感覺自己做媽媽失敗極了。

原來,二寶出生后,有段時間她很焦慮,只要二寶一哭,她就會無緣無故地沖大寶吼。漸漸地,每次被吼,大寶都站在一邊,不哭不鬧,抿嘴低頭,手足無措地用手指捏著衣角。

有一天,因為玩具的事她又吼了大寶,孩子很委屈地鉆到了奶奶懷里,哭著說:“我不喜歡這個媽媽了,你帶我走吧?!?/span>

孩子的話像針一樣刺痛了她!



對于孩子,世界上有一種無奈是“媽媽覺得不吼不行”。對于父母,世界上卻有一種絕望是“吼完了孩子,卻不知道那個不說話的小東西心里在想什么”。

相比和父母頂嘴、講道理的孩子,那些被吼后不說話的孩子,才是最讓父母操心和擔憂的。


?

?

02

?

一個國內的教育短片,名為《語言能造成多大的傷害》,短短兩分鐘,卻非常震撼。也許其中一些話你可能剛剛才對自己的孩子說過:

“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!”

“就沒見過你這樣笨的!”

“你看看別人家孩子!”

???……

我們以為打孩子才會傷害孩子,卻不知道語言上的傷害,同樣會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。要命的是,這種言語上的傷害,在我們的日常教養(yǎng)中,大量存在,且日久經年重復發(fā)生著。

在知乎上搜索關鍵詞“父母的語言暴力”,發(fā)現(xiàn)很多在父母”吼式“教育環(huán)境中成長的自述者,要么心懷恐懼,不知父母下一步會做出哪些瘋狂舉動;要么畏首畏尾,做什么事都提不起興趣。

某些自述者這么寫道:

“我自知我媽語言暴力的可怕,但更可怕的是,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潛移默化的學會了她的語言習慣,無意識的時候也會把情緒帶到話語里,一字一句都在傷人.......我知道這樣下去只會把愛的人推得越來越遠,可我難以自控?!?/span>

“于是我漸漸關上了心里的那扇窗,難過的時候試著自我安慰,寫日記,購物,獎勵自己好吃的。我開始在家人面前沉默,試著逃離去到家以外的地方,也要記得如果以后有幸自己組建了家庭,要呵護他,不能讓同樣的悲傷,發(fā)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?!?/span>

“在外面看著還正常,在家里暴躁無比,和他們永遠無法用溫和的語氣說話。自卑敏感,別人一句話都能刺痛我,喜怒無常,對別人防備心很重,只要傷害過我的人,永遠別想再接近我?!?/span>


孩子被吼后不說話,其實是心理遭受創(chuàng)傷后的一種表現(xiàn)。

其原因有以下幾種:

?

?

有些孩子是出于恐懼,安全感受到了傷害,不再信任父母,在情感上強行和父母中斷了連接,和父母拉開了距離,心中開始懷疑“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?”

還有些孩子已經習以為常了,干脆破罐子破摔,雖然滿心不服,卻懶得反駁。故意用這種“不配合”來氣父母,潛臺詞就是“惹不起,我躲得起”;

最嚴重的就是孩子感覺自尊心受到了碾壓,出現(xiàn)情感障礙,不再自信,甚至有自卑和自閉傾向,害怕自己跟父母說什么都是錯的。

?

?

的確,吼孩子是可以讓孩子暫時安靜下來,或者變得乖巧聽話,能解決掉眼前的一些小問題。

但是,卻給孩子的成長留下了很大的隱患。特別是對于那種“打不哭罵不語”的孩子,其心理傷害更是難以估量。

?

03


對于父母而言,吼叫或許只是1分鐘的事情,但對孩子而言,其傷害可能貫穿一生。蒙臺梭利博士說: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。心理學上也認為,任何一種心理疾病,追根溯源,都是童年時的創(chuàng)傷。



長期生活在"吼式"教育下的孩子,就像德國經典繪本《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》里的那只小企鵝。



它被父母的吼叫嚇得魂飛魄散,內心充滿恐懼與不安全感,雖然想張口說話,表達心聲和需要,但又擔心沒有人聽。

久而久之,只能以"不說話"來回避傷害。

?

那些被吼后不說話的孩子,容易形成這幾種性格:

做事優(yōu)柔寡斷,不自信;

懦弱,沒主見;

性格孤僻,不善交際和處理人際關系。

而更重要的是,這些孩子普遍沒有安全感,對親情有一種本能的排斥,在親子關系中不知道怎么和家人相處。

?


?

04

?

愛之深,責之切。做父母的誰也避免不了吼孩子,如果孩子"打不哭罵不語",我們就應該提高警惕了。

應該如何做,才能“解救”那個受傷孩子呢?

放下身段,去安撫那個恐懼的孩子

雖然我們都說要做一個慈母,和孩子相親相愛,奈何,在親子教育中,稍不留神,就處成了塑料母子(母女)情。

一旦我們大聲吼了孩子,請記得給自己幾分鐘緩和時間,待到情緒平復后,蹲下來,試著去抱抱你的孩子,告訴他:

“媽媽雖然吼了你,但媽媽對你的愛一點沒有減少,下一次,媽媽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?!?/span>



引導孩子表達情緒

情緒是有能量的,父母吼孩子,傳遞給孩子的是負能量,孩子受負能量投射,感到恐懼,用“不說話”來抗拒這種能量。

但實際上,很多孩子沒有消化負能量的能力,長期不說話,只會讓負能量積郁在心里。

當傷害形成后,父母一定要事后補救

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說出來心中的真實想法,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、排解情緒,并鄭重地和孩子保證:這只是情感的交流,不是對錯的糾正。

接納自己的不完美,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



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“完美小孩”,我們試圖照著這個標準,來教育自己的孩子,讓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個樣子生活成長。吼孩子,其實是父母對自身的一種不接納。

其實,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,他只能是他自己,而不是我們的復制品,更不可能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。


尹建莉曾說:

“面對孩子,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,

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,

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為,

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。

你必須把他當做一個“人”來平等對待,

而不是當做一個“弱小的人”來征服?!?/span>


不管是誰,在情緒煩躁的時候很難再去處理另外一些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,在心情不好又面對孩子“不乖”時,父母難免會簡單、粗暴的處理問題。

但父母應該意識到,在工作與生活中難免遇到不愉快,需要給這種不愉快找到合適的出口,不要讓無辜的孩子承擔你的負面情緒。接納不完美的自己,也接納孩子的不完美。



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:

1、每天回家之前先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說出來,能意識到這些負面情緒是控制脾氣的第一步。

2、如果遇到孩子做錯事,要將自己的心理活動呈現(xiàn)出來。例如:“寶寶,你故意打碎了杯子,爸爸/媽媽現(xiàn)在挺生氣的。因為之后還要再花錢去買杯子,你的行為造成了家里額外的開銷,所以爸爸/媽媽認為你這樣做是不對的?!钡鹊龋饶茉跀⑹鲞^程中平靜下來,也是和孩子交流的一種方式。

3、試著為這些負面情緒找到出口及解決方法。成人通常在發(fā)泄情緒以后會感覺好受一些。因此,當我們認識到自己有負面情緒時,可以用跑步、做家務等健康的方式發(fā)泄出來,等理智回來了,再考慮應該如何應對。

4、當自己非常憤怒的時候,在心里默數(shù)30秒再開始講話。如果自己的情緒尚未處理好就要解決孩子的問題,可以坦誠但盡量溫和地告訴孩子“我現(xiàn)在心情不好,可能會罵你而讓你很難過,我不想讓這件事發(fā)生,所以我們一起安靜10分鐘?!?/span>

心理學上有個詞叫“南風效應”

北風和南風比威力,

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。

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冷風,

行人因為害怕寒冷,所以裹緊了大衣;

而南風吹出了柔和的微風,

行人覺得很溫暖,便解開了大衣。

?

教育孩子也是一樣:

請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,潤物于無聲!

給他愛,給他力量,給他信心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南風雖然柔和無力,卻能化為繞指柔,讓孩子在風中起舞!
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