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永新教授說:好的課堂要向生活延伸。陽春三月,我校黃佳娣老師結(jié)合生活實際,為36班的孩子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作文課《看圖寫作——放風箏》。

大作文教學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學中需要攻克的難關(guān),很多同學最頭疼的就是沒有內(nèi)容可寫,為什么沒有內(nèi)容可寫呢?其實歸根結(jié)底就是孩子們對生活缺少敏感度。因此黃老師在本次習作推優(yōu)課的教學設計中,結(jié)合班級學生自身需求,將課堂延伸到生活,選取生活中常見的活動——放風箏,讓孩子體驗多樣化的學習方式。

課堂上,黃老師首先以一群孩子們在春日下放風箏的圖畫導入課堂,引導學生圍繞“有序觀察、放大動作、豐富想象”三個教學板塊,給予了學生較為全面的習作指導,從引導學生“感受放風箏”到“提升放風箏”,讓大語文的文化因子巧妙地與生活融合,實現(xiàn)“生活中的語文”和“語文中的生活”。

課堂上黃老師以提問的方式,讓學生將觀察到的畫面盡情分享。孩子們通過情景演練,一起感受放風箏過程中的“托、拽、轉(zhuǎn)、跑……”等動作,將放風箏的過程,通過肢體動作真實的表達出來。在這個過程中,同學們由單純聽課的學生變成了自我展示的分享者。這樣不僅讓學生對語文課堂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,同時調(diào)動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,最終實現(xiàn)自我能力的全面提升。

在整個教學過程中,學生已經(jīng)從感受真實情境中慢慢地體會到放風箏的樂趣,帶著真實的情感融入課堂,將自己想象成圖畫中的孩子,融情于景,與圖畫產(chǎn)生共鳴。課堂最后,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寫出了生動的放風箏的場景,并跟老師同學們一起分享。

在本次習作課堂的指引下,孩子們在最美好的年齡里體驗到了童年的快樂,在生活常見的活動中提高對生活的敏感度,在語文課程中去探尋語言的奧秘,在相互評議中不斷解開寫作的密碼,最終真正找到對生活的熱愛,對習作的熱愛。

 

 


 

 


供稿:語文組

編輯:馮勵之

審核:楊愛斌